个人简介
陈洙龙,原名珠龙,温州大学教授,曾担任温州工艺美术学校校长、温州大学艺术系主任、温州市第五届政协委员、浙江美学会理事,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
出版画集有《陈洙龙嚼集》、《陈洙龙作品选集》,《陈洙龙国画作品选》,《陈洙龙作品选》等。
出版论著有《张大千画语录图释》、《朱屺瞻画语录图释》、《怎样画山水》、《山水画技法要点答问》,《芥子园画语录图释》、与陈旭合撰《龚贤画语录图解》等。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如:工笔山水《绿云无尽》参加了“当代巾国工笔山水画展览并获“金叉奖”。2005年完成了纵180厘米、横25000厘米长的《二万五千里壮丽山河图》的创作,并于当年九月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展出。
内容简介
画为心意,论为心声。师古人之迹,更要师古人之心,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更要师古人的“师造化”之心。这只有认真地、不断地读书,犹须先读古人的画论。
临摹、写生、创作,师古人、师造化,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不断地临摹、不断地读画论、不断地对景写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挥毫、不断地创新,从而达变而入化、新而又新之境,只有“新”才是有生命的,否则必不能生、必不能存,这是千古不易的习画之道。
明人王世贞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这“一变”、“一变”、“又一变”,就是变出了“新”的章法、“新”的笔法、“新”的墨法、“新”的意韵、“新”的面貌。若不是那“一变”、“一变”、又“一变”,山水画至今仍是一貌,那也就没有唐画、宋画、元画、明画、清画之别,至今仍是一顾恺之而已,这些画也就只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貌的怪画了。
所以,画画,就必须读书,多读书,读书明理。不读书,不知理,不知古,不知今,这些画也就不可能知将来,就只能是一个人云亦云、人画亦画的复制者,一庸庸书工、画工而已,而书画家读书,一是要无书不读,读、破万卷书,二是先读急用的书,奏学以致用之效。
余20世纪60年代进入浙江美术学院习画数十年来,受师诲数年而启蒙,步上了正确又严格的习画之道,兴高而彩烈。然而,正如古人所云:“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自离师门后,虽仍不离师导,主要的还是自己苦苦地画画、读书、读画论。幸而尚有老师、前辈们不断地正确指导,又尊师所训,有些章节是背诵若烂,使渐而深悟以明画法、画理、画论、画史之发而展之之道。
还是20世纪60年代,学友李文然先生借给我一本贺天健先生著的《学画过程自述》,读后受到极大的启发,接着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又是王伯敏先生编的《黄宾虹画语录》不离手。后又买到了石涛的《画谱》,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黄宾虹、邓实先生编的《美术丛书》等等,到20世纪的80年代初,沈子丞先生编的《历代论画名著汇编》,这些书给了我比较系统地、广泛地读画论的机会,那个时期,想得到这样的画论著作是很难的。确实,我是越读越感到古人的伟大,更是读懂了要师古人,不仅要临摹古人的画,更要师古人“画师造化”之心,只有全面地“师古人”,才是真正的“师古人”。
临摹古画,确是习画的必须和必经之道。然而,师古人,决不只是临摹古人画迹而已,而是要师古人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师法造化之心、之言、之理、之论、之史。只有这样,才不会当古代前哲之“奴隶”,也不会当现世瞎涂乱抹之“蟊贼”。
知言、知法、知理、知论、知规、知律、知古人之心,然后下笔,方能别出心裁不违矩。 《山水画语录类选》,就是余习画几十年的亲身甘苦之体会,予初学山水画者提供一简捷的知言、知法、知理、知论、知规、知律、知古人之心的途径。
当然,自以为也还可供专家引经据典时的翻阅之便。
本尚欲再编人现代大师们极其绝妙的画语、画论,但因恐“版权”之争,只得忍痛舍之。惜乎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