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子》对“柔弱不争”反复强调,认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合乎“道”的,只有“柔弱不争”才能无往而不胜。第四十三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六十六章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七十三章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第七十六章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八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所以书中所说的以柔弱不争做人,并不是把人变成一个懦弱可悲的角色,而是为了更多地获取,达到更大的成功。书中还提出了一系列与柔弱不争思想一致的观点,如致虚守静、不敢为天下先、不自是、不自伐等等,这些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思想与柔弱不争共同体现了《老子》中人生哲学的特色。
《老子》一书的第三大内容就是对政治问题的探讨,它反映了老子的政治观。在书中,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著名政治主张,认为“无为”是治理天下所应遵循的最高原则。书中对无为的益处讲得十分明白,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以无为治国没有治不好的。第三十七章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所倡导的“无为”并不是号召君王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是顺乎自然发展,第八十一章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地说,就是不扰民和顺民心,第十七章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没有骚扰,没有强制,百姓感到自己本来就是如此,而事情,已经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