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海外的专家平均都是四五十岁,现在我们要进苗子了。苗子不一定都是中国人,可以是外国人的博士,进来十年后正好可以冲锋,不然我们很快就会青黄不接。香港、台湾也有非常多的优秀人才留学后回来,但没有太大产业,我们要多拢一点回来。
华为在一些名牌大学里面还要更多地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因为人才是非常多方面的、非常多元化的,要有需求策划。原来我们的万里长城是不容人跳舞的,人才要去找,不是去招。
华为的“牛人”,每个Fellow要自己选四个助手,培养这些助手开阔眼界,让你聚焦在主要作战方向上,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助手跟你时间不超过3年,这样能力就可以循环出去了。
加强干部流动,这是长期的方针,人才要循环起来,避免闭门造车,否则,慢慢地他就找不到目标方向了。那些在前线的干部,有一些回来是带有战争经验到研发,有一些是走向产品销售,又增加了纵深,这样子我们公司的血液都流动起来了。
大胆人才投入收获是迟早的事情。公司的战略方向跟我想的是一致的,短期内成不成功并不重要,我们走到这一条路上来,最后一定会成功,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
你们这些年轻的未来的将军,在胜利鼓舞中在炮火震动中,一定会一步步走向最终的胜利!
我们要找最好的人,最优秀的人,结果经常会碰到像谷歌这样的公司竞争,跟我们抢,我们怎么从更高的层面,从公司策略等方面吸引这些人才来?另外,招聘人才这个事情其实我们真的不知道哪个人才最优秀。
颠覆旧中国的是两个医生,孙中山和鲁迅,你找领袖的时候怎么会去找个医生做总统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然孙中山虽然是临时大总统,当了几天也是大总统啊。所以说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没有模型。你们大家知道金一南将军,看看他的简历,图书馆管理员。
不拘一格降人才,穷二代也是生产力。识别人才的方式很多,就是我们不能用一种教条的方式衡量什么是人才。穷二代的最大理想是,书读完了赶快挣钱帮爸爸妈妈还账。华为哪儿挣钱最多,非洲挣钱最多,他们就选择去非洲,他们到非洲综合化锻炼,什么都搞明白了,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华为未来的接班人呢?当然去艰苦地区的,这里面也有很多富二代,而且家里非常有钱,还有些是女孩子,同样在非洲艰苦奋斗。
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