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契,就是古代人们把约定刻在竹板上,分成两半,日后以竹板为凭。古代商业更是以信用为本。孔子讲“七德”时,说商就用了一个榷字,后来常用“谨榷”二字形容商人的状态,既守信又谨小慎微。后来的徽商、晋商更是以诚信为本的商帮。
诚信是否就等于契约精神呢?汪中求认为,诚信的范畴还小于契约精神,因为契约精神的前提是人人平等,而诚信多指下对上,或者平级之间的信,至于上对下,常常忽视了诚信。
中国眼下契约精神的缺乏是由于上世纪几十年的战争状态、阶级斗争造成的,因为战争思维不讲契约。要想重新寻回契约精神,首先需要摆脱战争思维状态。更重要的是,人们不能认为改革开放是临时性的,否则会影响信心,从而急功近利。我们离契约精神究竟有多远?王学泰有些悲观。他指出关键是当下的主流势力在遵守契约上还有许多不妥之处,导致人们常常无所适从,被迫违规。因此,客观看待中国商业江湖的混乱和迷失,也有许多无可奈何。
中国商业进程中断多年后从头开始,野蛮生长的过程或许不可避免。然而,孔子曰,“行不由径”,关于义与利,胜负与规则,短赢与长胜,凡此种种,是到该从根源上重新思考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