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考古学者在齐家文化(前2400-前2D00)遗址的发掘,海贝、玉璧、石璧之属,当为大币,骨、石、蚌质仿币次之,蚌壳和小石子为小币,相当零钞,也可代替作“明币”。民族学材料提供的家畜、珠饰也可作货币。《易经·旅》有“得其资斧”,《巽》有“丧失资斧”的卦辞,以得失资财来预测愉悦凶吉,想来石斧当为货币。《盐铁论·错币》说,“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为货币。《史记·平准书》中的“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也提到贝,说明夏代(前21-前l6世纪)已以贝为货币。虞夏之说虽不一定可靠,但贝在远古即为货币当不为错,且用的时间很长。汉字中凡与钱财或价值有关的字往往包含“贝”,如贮、责(债)、贸(买)、寅(宝)等,反映出汉字形成时,人们在观念上已把“贝”与社会财富联系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