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可以理解为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一是指与生俱来、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或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另一意思是指对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是合理的知识,即“日常知识”。
从现代科学来讲,常识还可以看作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各种知识、理论及系统。也就是说,在人们的日常思维、行动中,一切皆遵循常识,以常识为准则。因此,“常识”往往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关于什么是常识,则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在意。
在常识的指引下,我们做着我们自认为合理、合规的事情,却不对此加以质疑。这种习惯也许是对的,但实际上却可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且,所谓的常识,其实有些本身就是错的,因此按常识办事,有时也是错的。
如何看待、对待常识?这是个问题、大问题。《为什么常识会撒谎》一书给出了一些我们想知道的答案。
本书第一章的标题是“什么是对的?”,醒目的标题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一直所认为的“对或错”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在本章中,作者提出了“结果论哲学”、“道义论哲学”两个概念以及它们对于对错判断所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很明显,在同一件事情的对错判断上,按照结果论哲学和道义论哲学的不同标准,结论极有可能是相反的。因此,所谓的常识其实并没有标准,因而所谓的常识其实需要重新评估。而这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对此加以说明。一辆有轨电车在沿着轨道失控般地疾驶,它正逼近被疯狂的哲学家绑在轨道上的5个无辜的人。你可以切换轨道开关让这辆电车变道驶入另一条轨道。但很不幸的是,疯狂的哲学家在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对此,该如何判断、选择?
对于此,作者提出了道德判断前提的“失忆症原则”,即“道德判断的本质恰恰是它们必须和自身利益无关”。换句话说,“你的道德判断是在你能够忘记是谁、忽略掉你遇到何种危机状况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判断”。
问题是,在这种状况下,所谓的常识到底是什么?原来的常识到哪去了?你或我又能否真正忘记自己是谁?
再比如,在物质和宇宙的本源问题上,人类按照自己的认识看待宇宙,但实际上可能是错的,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相比浩瀚的宇宙实在是太微小了。但是,数字和数学法则却是永恒存在的。表面看来,数字和数学是人类发现、应用的结果,而实际上,不管人类对数学知道多少、能够运用多少,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宇宙同样如此。在数学和宇宙的问题上,人类的“常识”到底算什么,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因此,“常识”会使我们失去判断力。只有重新了解、理解、认识常识,从自然的本源看待常识,才有可能真正不会办错事。
本书广泛涉及道德、经济、宗教、心理、数学、宇宙等社会及自然的各类现象和问题,对人类习惯的“常识”一一展开剖析,试图还原真正的常识,回归真正的常识,使我们回到本源的常识,不会被撒谎的常识所阻碍。不过,纵算如此,书中所说的“常识”是否又是真正的常识呢?它离常识又有多远?
不管如何,作者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常识会撒谎,会让我们出错、犯错。重新认识常识,这是我们必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