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此书的初衷,是在网上看到郎教授的博客中发表的序言,觉得写得很精彩,便推想书也不错。于是等书出版后就买了一本。
然而,当我读了之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把该书的精华内容全部抄到了16K的纸上,总共用了两页。换句话说,该书大部分内容重复,有许多废话。在体系章节的安排上,确实很完整,衔接严密。但是,本来一个简单的问题,一章或一节他却复杂解决,提出问题用一节,解决问题用一节。为什么会这样?
郎教授不愧是学金融的,深知利润的来源,就在于这些本质上很平凡的“无”或“无用”的东西。因此他要尽量多设“卡点”,而这些“卡点”就变成了他的“收费站”。精彩的话就那么几句,但只为这几句话就收钱,你愿意吗?不愿意。他也很没面子。所以要精华与通俗搭配,以保证卖给你的,是“成型的豆腐”,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收费站,只有这样,读者才有不吃亏的感觉。这就是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一个问题分两节解决的原因。
我看到王红领发表了《江“郎”是否已经才尽?》的书评,略有同感。该书最精彩的内容,也就是精华,就在于它的序言。
我不认为他的才尽了。他只是在卖知识、卖思想,并且试图卖一个好价钱而已。
至于我抄写的精华,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我就不再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