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1969),国学大师,修水县人,其父是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十年动乱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一个混乱的时期,关于这个时期的研究,有不同的流派,中国的陈寅恪以“不古不今之学”(六朝隋唐史)名家,他按照自己的家世背景和学术素养,遵循独特的研究途径,“在司马光之后”将六朝隋唐史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陈寅恪不曾参与五十年代以来基于唯物史观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他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但他对于六朝隋唐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有着自己独特而通贯的认识,其研究成果及理论、方法,影响了中国的几代史学工作者。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一书集中了陈演恪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