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画院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化体制。新中国画院的筹建与体制的逐渐形成,体现了国家在新的社会形态和现代文化观念下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文化构想。新中国的画院体制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几经兴废。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画院曾在改革开放之初蓬勃发展,却也随着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一度陷入生存的危机。好在,随着新世纪国力的强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已开始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因而,画院建设又在当下的国际视野中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这种历史机遇虽然给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一个广阔无比的空间,但并不意味着画院没有改革的必要。如果画院建设不能吸纳本地杰出的美术人才、不能形成美术人才的竞争机制、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作品的出产,那么各级政府对于画院从政治到经济的投入也必然会失去意义。出人才、出作品、出影响,永远都是画院存在的生命线。
美术史上的镇江,是不可或缺的名城重镇。不仅宋代米芾曾在这“天下第一江山”独创烟云变幻的“米点山水”,而且清代张奎、顾鹤庆也在这“一水横陈,连冈三面”的城市山林另辟京江画派。1957年成立的镇江中国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市级画院之一,它为新中国传统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为镇江本地中国书画的繁荣与大众审美理想的构建都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长江、背依青山的镇江中国画院于2007年更名为镇江画院,由“中国画院”更名为“画院”,意味着新的学术平台的建立。而《文心画廊》的出版,更成为镇江画院一个面向广大社会的窗口。
我祝愿、也相信镇江画院的新领导班子、新的画家梯队将以更加深刻的学术思考、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重塑镇江画派的艺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