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庸”不但不是老古董,也不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反过来,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也是实现“和谐”的基本途径。 本书旨在结合“中庸”思想理念,从修养自身和交往处世两个大方面,将其中的有现实意义的部分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阐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与现代社会、现代人息息相关的共通点,以便于更好地为现代人借鉴,从而,在使人与人、社会、万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是在承认事物矛盾对立的前提下,为人处世“执中”、“用中”,这并不是主观地排除或消除事物的矛盾,因为矛盾着的“两端”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孔子还认为“中”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和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提出了“时中”的概念。《中庸》载:“子日: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代朱熹在注释“时中”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即因“时”而“中”,因“地”而“中”。 “中庸”思想里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中庸”思想在现代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朋友、同事、异性交往等关系中,依旧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是任何一个与外界有必然联系的人所不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