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雕刻不朽时光》临盆之际(作者:齐一民)
写在《雕刻不朽时光》临盆之际
文/齐一民
估摸着,由六卷组成的《雕刻》这两天就要上印刷机了,由此坐卧不安,要靠做一些压根儿无需做的事情——来排遣“六胞胎”临盆前的焦虑和兴奋。
从写(打)第一笔(2006年)——初次用电脑写书,到完成(2011年),六年;从将它沉甸甸地送到燕山出版社的编辑室(2013年底)到最终出版——就在这几天,差不多又六年,于是,这“六胞胎”的孕育和出生,长达十四年之久。
岂止是“十月怀胎”呀,那算得“批阅十载”?
我今天还想,写书二十五年期间,我做过两个无比关键的决策,其一是将使用长达十几年的那个笔名“齐天大”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个决定是在2013年做的。
第二个“关键决定”也是2013年底,我决定将六部《雕刻》作为一部“整书”——一部“大书”送去出版。之前《雕刻》的分册曾被三个出版社拒绝过,比如,第一卷《钢铁是庙里炼出来的》完成后(2007年),就被从《万花露》系列中(2008年出版)挑了出来。
我决定将《雕刻》当成一个整体——一本书出版,把原本可能是六个分散集子,做成一部《追忆似水年华》样的“大书”,那个想法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把它加工出来,比写书容易不了多少,不仅旷日持久,中途还险象丛生,故事多多,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李满意、王梦楠两位编辑老师,她们像“雕刻天使”般的助产士,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为《雕刻》接生,让它成型,使它出彩,最终把它——迎来这个世界。
《雕刻》是个巨大的“怪胎”,是个罕见的难产儿,但我敢肯定——它是部了不起的时代巨著,倘若说它的写作是个奇迹,那么,它的出版,就是个传说。
《雕刻》是一部生命的意外之书。它里面,有那么多由鲜活生命当质量加工出来的故事,是那些人生命的匆忙离去,成就了它。
第一卷,就有陈晓旭去世的故事。
《钢铁是庙里炼出来的》写到一半时,陈晓旭出家了,写到三分之二时,她竟然去世了,然后,“红楼选秀”就在全国隆重登场,结果,李旭丹(林黛玉最佳扮演者)被意外淘汰出局。
那一切,都目不暇接地发生在几个月之内,我开始写博客的时候不知,我岂能预料?
在之后的几卷里,我记录了那么多人的去世:萨达姆的死、“小甜甜”的死、帕瓦罗蒂的死、马季的死、史铁生的死······。
《雕刻》第六卷,以我的同事——美籍教师丹尼的去世——为全书写作的end——终结。
有关丹尼的趣事在之前几卷里就有记载——比如他因上课点名时间太长被学生们投诉了,但我万没想到:当我的《雕刻》还在继续写着,他人就戛然离开了。
众多生命的编码,被镶嵌在140余万字的文字长河之中,它们是字符波涛流动时,留下的一个个江中绿洲。
感谢先人,致敬生命,你们的生与死,成就了此部巨著的血和肉。
“雕刻不朽时光:我用博文写春秋”(共六部:《钢铁是庙里炼成的》《灵与肉的厮杀与缠绵》《北大最老的博士生》《余力还开着电梯:小说<电梯工余力>的命运》《研究还是被研究:日本第二次会》《五十还不知天命》),齐一民/著、心灵飞鸿等/评,北京燕山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
(摘自齐一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