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之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于修行实践,慧属于教理思维。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这一段的重点就是八个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任何一种佛法,只要有人做到这八个字,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说,只念一个佛的名号,只要至心受持就有如此大的功德。
什么叫至心?至心等于四书《孟子》的《尽心篇》的题目一样,什么叫尽心?就是说,最诚恳的心达到了极点。这么解释,大家了不了解?如果讲经说法,讲教理,就要这样解释,最诚恳的心达到最高点,就叫至心。
儒家的四书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现在青年没看过四书,总听过吧!怎么样叫作诚恳的诚呢?《中庸》上四个字:“至诚无息”,不休息的息。怎么叫至诚无息?比如讲一件坏事,人到最伤心处,没有眼泪,哭不出来了,也没有妄想、杂念,傻了。那个时候,人等于无念,没有念头,空白了,那是伤心透顶的至诚。又如我们拜佛,有如真佛、活佛在这里,乃至我们合掌或不合掌,在佛像面前一站,这一站就如佛在目前,再也没有第二个心思,也没有杂念妄想,都空了,这叫至心,高兴到了极点,七情六欲达到极点,人就无念了,这叫至心,也叫真诚。
至心真诚,一念真诚忏悔,不管你信哪一种宗教,尤其在佛前面一站,什么杂念都没有,非常诚恳,诚恳到连自己有没有拜下去都不知道了,那已经是大拜了,这样叫至心。特别注意,大家天天礼佛、拜佛、念佛,有没有至心呢?至心就是尽心,就是诚恳到极点的诚,所以中庸叫“至诚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