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用政府税收减法,换取‘双创’新动能加法。” 当天会议确定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决定在全国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分所得税试点政策,助理创业创新。李克强说,在当前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国务院出台这两项政策,既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持续发力,也表明新一届政府推进结构调整的坚定信心。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连续出台针对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现在又推出两项促进创新创业、直接有效推动结构调整的措施。这既是为了“利当前”,保持当前经济平稳增长,也是为了“惠长远”,推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李克强总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部署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与我新出版的《拯救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理论实践案例》一书中所谈到的,拯救中国制造业,必须从中小企业做起的想法不谋而合。
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们的数量占到所有中国企业的99%,创造了中国60% 的GDP。同样,在创新方面,我们的中小企业仍是不容小视的群体。我们有65% 的专利、75% 的发明创造和80% 的新产品都来自于中小企业。然而,我们的中小企业却深陷困境。我始终认为,要想拯救中国制造业,必须从基础做起,要想发展“中国制造2025”,必须帮助我们的中小企业先走出2015 的困境。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德国和美国学习,看看他们是如何打响拯救制造业的这场战役的。
先说德国,德国的中小企业占到所有企业的99%,提供了德国70%以上的就业人口,这一点和我们很相似。你知道德国的中小企业有多么厉害吗?全世界2000 多家资质最好的中小企业,德国占了47%。在经历了2008—2009 年的金融危机后,德国政府为拯救其制造业,实行了四步走的战略,哪四步?
第一步,为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德国政府提供了72 亿欧元的贷款,其中94% 都给了中小企业,这一步帮助了81% 的中小企业成功渡过难关。
第二步,德国政府将营业税的起征点从过去的25 万欧元,增加到了50 万欧元。此举大大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纳税负担,并且德国政府还提议修改了折旧法,替企业节省了十几亿欧元。
第三步,在人工成本的方面,德国政府出资给予临时工60% 的补贴,请注意!这60% 是直接薪水的补贴。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员工的社保占了人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的人工成本,德国政府决定,工人的社保前六个月政府付一半,六个月后,德国政府全部买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如果工人的收入下跌10%,可以直接申请德国政府的补贴。
第四步,德国政府深刻地认识到,新能源在发展制造业的整体计划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政府计划在2010—2020 年投入2350 亿欧元,用于新能源的研发,争取到2050 年80% 所用的能源产品均来自于新能源。
美国呢,和德国一样,也是通过政府的五板斧政策拯救制造业。
第一板斧,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2009 年美国政府提出了两个法案,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美国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130 亿美元的贷款。
第二板斧,减税。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2010 年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法案,给中小企业减免了120 亿美元的税收。
第三板斧,鼓励大企业回归,鼓励大型制造业的回归。在企业回归的过程中,如果造成了成本的增加,美国政府同意增加的成本20% 可以抵扣税。
第四板斧,培训。为解决制造业人才缺口的问题,美国政府花了近7亿美元,培训了50 万名熟练工人,其中87% 都在培训之后找到了工作。这一步,不但帮助美国大大降低了失业率,并且帮助制造业解决了人才缺失的问题。
第五板斧,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德国政府一样,从2009 年开始,美国投入了500 亿美元从事新能源的开发,对新能源企业提供23 亿美元的税收补贴,争取到2035 年实现80% 所使用的能源都是新能源。
我们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为拯救制造业,德国和美国政府都实行了为企业提供贷款、减轻税负、大力发展新能源等一系列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实质性策略。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他们的努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自2008—2009 年金融危机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低点后,通过这些努力,在之后的几年稳定增长,目前的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6% 的历史最好时期。事实证明,拯救中国制造业,我们必须从基础做起,必须要全力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当前困境,“中国制造2025”不能只停留在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作出更多实质性的行动,才能实现制造业的繁荣,才能拯救我们危在旦夕的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30 多年间,中国制造经历了奇迹般的崛起和辉煌,多种工业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然而,辉煌之下,却潜伏着深重危机:中国制造始终在“6+1”产业链的低价值端徘徊,产业链整合困难重重,产业升级毫无建树;受到要素成本上升、营商环境恶化、低端产业转移东南亚、高端产业回流欧美四大危机围堵,中国制造丢了立身之本;德国的工业4.0 计划与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来势汹汹,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制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制造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从世界制造强国的经验来看,要振兴一国制造业,从来不是单靠企业自身努力就可以办到的,而是必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政府从政策、税收、资金、人才、研发、法治环境等全方位对制造业进行战略支持的结果。值得欣慰的是,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出台了一系列实质性支持政策。2015 年上半年,国务院更是公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出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其中的很多政策思路,都和我多年呼吁的制造强国理念不谋而合。我相信,如果政府能真正把这些政策和规划落到实处,如果中国的制造企业能克服自身短视目光,迎难而上,那么工业4.0 对我们来说就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中国制造实现二次腾飞的最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