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虹是我的老朋友,常言道“同是一路人,才能同道行”。我和霁虹的相识缘起于对企业的“强基因”的共识。当时,一群自主创业、自主创新的新生代成长型企业家相聚福州,重新思考在全球竞争及多元商业伦理挑战的商业环境中,中国企业新的生存出路和意义。
互联网时代到来,知识形态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相关的社会、心理、管理、传播等领域都呈现全新的样貌。互联网为人际关系、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带来全新体验。我们积累了几十年的管理经验,受到了挑战和冲击,甚至有些管理理念出现了跳崖式撕裂。这种痛苦,身在一线的企业人感同身受。
这本书的内容关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生存法则。我经营的企业正属于高科技和物联网领域,目前正面临着书中所述新旧时代企业必需的转型与变革之困,所以这本书对我和我的企业都是一本极好的教科书。由于时时刻刻绷着一根颠覆与被颠覆的危机神经,所以,看到这样想我之想、急我所急的内容,犹如子期听到伯牙抚琴,心有戚戚又惺惺相惜。
杰克·韦尔奇说:“面对现实,听起来容易,其实不然。”就如霁虹在本书开篇所言,企业家是自由的,可这种现实的自由变成无章可循、无规可守的时候,对企业的未来就是羁绊和锁链,甚至是断送企业生命的绑绳。霁虹虽为学者,却有着不逊于企业家的深邃洞察力与开阔视野。她在书中说:“80年前,美国上市公司挑选标准普尔股票指数的样本公司,平均能存活 90 年;40 年前,样本公司的平均寿命降到 35 年;而 2014 年,这个数字只剩下 15 年!有专家认为,未来大企业的寿命可能降到只有 5 年。”
这段话不是耸人听闻,我身在其中,冷暖先知。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不知从哪天开始,几乎所有企业面对着兵临城下的窘境。现在想当好老板,不仅要懂经济、懂市场、有胆量、有实战经验,更要擅长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范畴综合解析市场与营销。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老板还要像“90后”一样熟稔“社群时代”、“魅力人格体”、“粉丝经济”、“参与感”、“协同”、“场景”、“连接”等全新又不得不知的网络标签。
霁虹此时出版这本书,正是在运营企业的人患上“互联网焦虑症”、想学又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如打瞌睡时送来个枕头。她在书中从新兴企业产生场景、操作内容、传播路径、连接逻辑、营销手段等角度深度解构了社群时代的商业模式与商业法则,创新性地提出了C2C商业生态圈模式。更以一种悲悯企业家的情怀,表达了对企业生死变局中困扰与重生的理解。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霁虹做学问,有一种不破砂锅不破题的执着与坚忍。为这本书,她调研了上千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我想这也是她为什么能先知大多数人所不知,先写大多数人所不能写。特别是作为女学者,以女性基因中天然的敏锐细腻,把互联网中杂乱无章、千头万绪的碎片现象,按照逻辑思维理出来,讲清楚,令人佩服。值得一提的是,她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而是沉下心来,对国内外最新鲜、最前沿的案例潜心调研,实地接触,跨界思考。这种没有地域与时空边界的做法与思维,正是我们做企业的人该学习的。
“众创时代、C2C 商业生态圈模式的践行者们来势汹汹,他们正在掀起一场更大的多米诺骨牌式的颠覆运动。不考虑客户需求、价值创造能力弱的企业最先被消灭。接着,缺乏互联网基因以及与这些企业有关联的一切,如生产、加工、零部件、材料、商业房地产、物流配送,统统被跨界清算。然后,那些靠产能过剩堆积起来的传统产业将越来越显得一无是处。”这些话听起来刺耳,但它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直刺传统企业,不改变不还击的,遇刺倒下。应该感谢霁虹这样大声喊醒企业的人。她喊醒企业去改变心智与态度,跟上环境,与环境共享,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从而构建自身企业的新生态圈。
此时此地,无论你是曾经的巨无霸,还是站在潮点的领头者,都将被打回原形。只有企业自身强化基因、重塑行业价值观,才可能涅槃重生。过去,民营企业自叹不幸生在中国,如今,我认为是幸而在中国。当企业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十几亿人的国度,机会太多了。霁虹也谈到了她的观点:“我原以为,中国企业在世界崛起还需万里长征。可是,年轻的中国小米公司,电闪雷鸣般地跨界颠覆了百年的国际诺基亚;低头不吭声创造酷特智能的红领,将德国人和美国人还在探索的工业4.0 和 3D 打印国家战略在中国落地生根了。颠覆与被颠覆的逻辑,像互联网一样,已经没有国界!这让我感叹,伟大者即时代者,一个时代的强基因物种可能就是另一个时代的弱基因物种。”我赞同她的观点,也庆幸赶上这样的时代。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霁虹、对我、对阅读这本书的每一个人,都是。
2015年3月28日
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