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节是本书页数最少的一节,但是对于国人来说其重要性是最大的,其题目是:“什么样的改革?邓小平南方视察”。
邓小平南巡谈话整整管了二十年。蓝狮子媒体人吴晓波把“三中全会”概括为三个“三中全会”。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到今天总共经历了八次“三中全会”,其中十一届、十四届、十八届最为重要。而且,这三次“三中全会”正好走了一个轮回: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十四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全面的具体的经济布局(朱镕基主导)、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是一次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与革命。邓小平南巡谈话的报道从香港媒体传回国内,“才”被国内引起重视。当时的领导人已经在传统势力面前几乎失去前进的动力,处在徘徊状态。其主要表现在于仅仅限于“教育”。正像约翰.洛克菲勒说的,“教育涵盖了很多方面,就其本身而言,不代表任何一方面”
。没有任何职务的邓小平在女儿和几个随从的帮助下悄然来到了武昌、上海、深圳和珠海,后被总结为“南巡讲话”、再后来有时被说成是“南方谈话”,击碎了保守势力的种种限制,让改革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开始了改革开放实质性的功能。这就是,改革等于革命。例如:谈话内容中所说的,不改革死路一条;例如,邓小平把文化大革命说成是“内战”。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也是最后的“交代”,应该说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利润与人性。南巡谈话的另外一个焦点是:“姓资姓社”的问题。邓小平说,利润原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替代理论,是顺从人的本性。这一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众所周知的,计划与市场与政体的关系;延伸出来的大胆试、胆子再大一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先富后富等思想。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一个权威的政府。市场经济前面扣上社会主义的帽子就有这个道理。
在我们看过的很多有关资本主义社会“派生”出来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经济、哲学、理论书籍,都能看到这种先由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和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前言或者说明来明显界定。那么,这些年在“开放”的过程中,“开放”是做到了,从经济的角度“权威”国有企业也做到了。但是,市场化程度与真正的老百姓需要的那个权威政府又如何呢?利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同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所以才有了“GDP”在中国的大行其道,到今天,不得不说有点过了。
“猫论”。这是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这个已经被国人熟得不能再熟了。这里面有有什么确切的界限呢?邓小平说,最重要的是结果,不是什么主义。这不仅从意识形态方面确定了社会主义的重要性,而且从普遍意义上把老百姓的幸福放在了改革开放的目的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把所有的人从那个意识形态的伟大时代里,拉到了切实提高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实际行动上了。今天的成绩已经非常清楚的说明,富裕起来的人们不再在意识形态方面去纠缠,而是放开了手脚、积极创造财富。
第二个重要的“三中全会”是朱镕基主导下的全面经济改革的布局,直到今天,很多东西还都是朱镕基主政时提供的蓝图。虽然后面几次“三中全会”也有提出一些宏伟的目标,到今天来看,有些根本没有实现,更有房地产价格越搞越高,老百姓都哑然了,还有人偷着乐。也许经济危机是个意外的理由、也许GDP能够瞒天过海?。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的经验与教训,重新进行顶层设计的一次“三中全会”。从“国安委”和“深改组”的设立,以及一系列的动作,每一个有“中国梦”的人都应该看得清楚,这一次“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三中全会”是每一次党代会选出的新一届政府执政一年后的第一次“全会”。按理经过一年的摸索,“三中全会”肩负了未来3~4年的“基建”工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一届政府的反腐倡廉、强势外交、经济升级版、制度改革,都给人以信心。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当选后第一次离京就去了深圳,并缅怀了邓小平;而有媒体则用“日出东方、叩启天穹”来比喻习近平一年来的系列讲话。甚至新加波资政李光耀把新一届中央领导人赞美为“曼德拉级人物”,国人当然还知道,曾用东方红来宣传毛主席,……。
从人的角度来看,利润与人的关系就是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基本关系;违背了这一规则的社会解释、国家解释、民族解释,都不能确切的表达人的关注或诉求。(张海勤语)
2014-01-25*23:05于广州PHO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