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早年出入佛道,后拜程颐的弟子李侗为师,继承了二程的学说,再加以发挥,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和二程的理论学说被后人合称为程朱理学。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用力最勤的著作,临终前一天还在修改此书。而他的注解是也是四书的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在元朝皇庆二年被列为科举考试的教本,宋元以后的读书人学习四书都要参考他的注解。
然而,朱熹的注解毕竟只是一家之言,难免纰漏。此外,他也喜欢借四书来发挥自己的理念,所以看他的注解往往使人如堕五里雾中。正如傅佩荣教授在书中所言:“朱注四书的问题在于:表面是朱熹在注解四书,其实是朱熹用四书来注解自己的思想。”
朱注四书影响如此之大,而其本身的问题又这样严重,难道以往的学者没有过批驳么?事实是有的。自明清始,就陆续有思想家们对朱熹的注解提出质疑甚至反对。可惜的是,始终缺乏全面、理性的体系化论述。
傅佩荣教授这本《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是他多年来研习四书的成果,也是一本对朱注作全面而深入评价的专书。本书分为四部分,依序是针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朱注所作的批评辩证。其中《论语》的内容最多,着重指出孔孟的基本观点是“人性向善”。在探讨《孟子》部分时,作者分析了一系列与人性有关的概念,最后也与朱注得出大不相同的结论。《大学》部分中,作者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既与朱注有别,也与王阳明的诠释不同。到了《中庸》部分,作者则像是撰写一份心得报告,因为前面三书确立了儒家的思想基调,至《中庸》已有总结的意味。
书中每一个条目都引述了朱注的原文,同时将文中的字句结合当时的用法和四书文本中的含义进行了分析论证,也借鉴了其他古人的认识和解析,进而得出了可靠的结论。一一读来,我们不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朱熹错在哪里,还可以明了他之所以犯错的原因。这样条分缕析的结果是,朱注这座“无法绕过或视而不见的大山”终于不再让我们困于歧路而迷途不返,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四书的真义所在。
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样每个时代对于同一文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朱注,就是掺入了太多宋朝学者的观点,对我们今日了解四书中的思想造成了障碍,不可不认真辨明。对于这一点,傅教授这样说:我们对朱注求全责备,实因其六百年以来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是所有念书人首先接触的注解。其影响深入而广泛,甚至掩盖了原文的意思。
因此,我们不能否认朱注的历史地位,但也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以平常心看待它的成绩和不足,这才是正确认识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