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203、《论中国》之“中美建交”与“重返亚太”

书评人:张海勤 2013-09-10 08:40 赞[2] 收藏

 

 

    美建交的背景:(中美15年多的对骂与对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1960年代后期的美国政治精英认为,小小的地球没有足够的空间把四亿中国人“孤立”起来。中美苏之间的博弈也出现了新的特点,自恃为老大哥的苏联,越来越对中国磨刀霍霍、有恃无恐,并零星交火——中苏之间已经恶化,中国一度做好了苏联攻入中国全境的最坏打算。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已经无法避开中国的影响力,究竟是“战”下去,还是谋和,一目了然。颇于美国国内的纠结和国际威望的考虑,这是一个政治上“性命攸关”,又相当“羞羞答答”的事情。此时的美国在考量,如果中苏打起来,美国的立场应该是什么样的?内部议题是:声明支持中国还是不声明?结果美国人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模糊策略,因为毕竟中苏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喊出了不得影响美国利益。

 

    希拉里和克林顿被公认为是政治婚姻家庭。在政治上是一拍即合,在个人感情上,恐怕要大打折扣。克林顿1990年代的八年总统,干得轻松。虽然有莱维斯基的弹劾案,但在卡特等总统的帮助下,还算是比较轻松的渡过去了。克林顿当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年轻的,而且其领导下的成员年轻人占大多数,包括副总统戈尔都比克林顿年轻。而且克林顿时期,美国国际国外政治经济都表现十分出色,且并不激进。换言之,克林顿及阁员们现在还是当打之年,他们对八年的任期感觉不过瘾,且民主党一直在怀念克林顿时期。

    希拉里这个“女人”改变不了“美女造作”的本性,克林顿也情愿做“垂帘听政”的慈禧。克林顿退休之后,没有谋取任何公职,以他的能力,曾经被视为联合国秘书长的热门人选,但是他没有出手。在他名下的克林顿慈善基金会和小石城图书馆,也没有他多少事情可做。唯一的选项就是把希拉里推上总统的宝座。凤凰卫视阮次山采访即将卸任的希拉里时,希拉里满面春风,意气风发。

 

    希拉里国务卿推出“重返亚太”被视为奥巴马时期(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外交政策,且直到今天还在发酵中,也是希拉里夺取总统宝座的最大政治资本。克林顿和希拉里作为二战之后出生的第一代美国人,他们对中美建交的认知一定有其特定的历史印记。在他们眼里,中美建交是一种美国的高姿态,他们可能弱知中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全球影响力,以及其本质上的强势。美国在与中国建交中的“积极”姿态,并不比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更“无所谓”。中国在与美国建交的积极姿态只是表现在的“意识”里,当然,这与当时中国被孤立和美国的强大全球影响力有直接关系。

    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的美国,拖着疲惫的身子,开始了改天换地的时代。一个没有政治影响力、没有政治世家、没有当过州长、非洲裔黑人移民后代、年轻的大男孩巴拉克.奥巴马当上了美国总统。这被视为更民主美国的开始,也就是鹰派失势的开始,最起码是不适合于再由鹰派执政下去。前车之鉴的小布和切尼,已经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在此历史的拐点,希拉里的“重返亚太”俨然一副“英雄气概”的表现。美国这种有政治世家传统的国家,克林顿,特别是希拉里他们的人生抱负绝对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表现。

 

    有意思的是:美国重返亚太表现的是一种强大姿态,军事增强,经济连横,交流增多;而与此同时,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却“秉承”了中美建交时的美国全球化视野,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下中美两个大国,也即中国提倡的,建立新型中美大国关系。从中美建交到今天的重返亚太,正好是一个轮回。用老一辈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话来说,“在哪里谈,怎么谈都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全球化;用里根的卸任演讲的话来说,他的治国理念来自中国文化。

 

 

    2013-09-10*0733于广州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论中国

作者:(美)基辛格 著,胡利平 等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管宁
  • 个人名片 陈嘉珉
  • 个人名片 张海勤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