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起手写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这句话来给《总开关》这本书做个注解,我看是最合适不过了。
可能是推广上不够生猛,这本书非常得默默无闻,以至于我认识的几个中信出版社的编辑都不知道自家曾经出过这本书。但其实这本由创立“网络中立”概念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吴修铭撰写的书,委实是对新媒体感兴趣人士的必读书目。它的视角和很多新媒体书籍不同:这其实是一本历史书。
吴修铭选取了两个角度来撰写历史:其一、通讯史,其二、电影史。总的来说,通讯这门技术加上以电影作为一个例子的内容,构成了今天的互联网。但通讯产业史和电影产业史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是从开放开始的,后者则是从垄断开始的。不过殊途同归,最终合流于垄断。但互联网兴起后——天下大势果然合久必分——又开始在破除垄断。
限于篇幅,本文就仅仅讨论一下通讯产业,可以说这个产业起步于“无线电”。吴氏写道:早期的无线电是20世纪互联网以前、早期报纸之后最开放的媒体。在吴氏的笔下,无线电爱好者们的心态,几乎是今天很多互联网从业者所抱的心态。有些人声称“我们相信互联网”,在那个时代,可以这么说“我们相信无线电”。我估计这和西方人的宗教有关。圣经故事里说,人们曾经想建造一座通天的巴别塔,引起了上帝的警惕。上帝让人类有了不同的方言,结果沟通乏力,巴别塔失败。故而,“人们认为,只要有了充分的沟通,基于一种最普遍的认同感,自然可以取得彼此的理解,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可能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一项通信技术问世之初,人们总是憧憬着社会弊端可以因此而改善。”这种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辉的开放,从无线电到互联网,就没有死亡过。
但贝尔的兴起,很快阻挡了这种理想。地方电话公司(吴氏称他们为独立门户),在强大的贝尔(这本书中,经常被贝尔和AT&T混用)面前,分崩离析。本书中的一节小标题“从共和国到帝国”,非常形象地勾勒出贝尔的西奥多韦尔的努力。这位曾经被赶出贝尔又在金融大亨JP摩根的帮助下杀回来的垄断鼓吹者,将整个美国的通讯产业置于贝尔的股掌之中。韦尔信奉垄断,而且这种信奉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他要让电话这个技术走人每个美国人的家庭,让美国成为世界上交流最便捷的国度,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拒绝这种“爱国实业”的构想。韦尔深刻地明白一点:人们只是痛恨垄断的不合理和贪婪,但未必痛恨那种庞大的规模体制——特别是对普通消费者而言。
以“公共承运人”(颇有点公共事业的意思)之名,韦尔执掌下的贝尔攻城略地,成就了一个帝国。与很多人认为由于垄断,企业会肆无忌惮地提供价高质次的服务所不同,贝尔的服务可以用“价廉物美”来形容。事实上,直接侵犯消费者短期利益的垄断是相当粗糙的垄断,真正的垄断者,从来是提供眼下最好的服务的。
吴修铭用“克洛诺斯效应”来形容这种垄断者。克洛诺斯是宙斯的父亲,由于预言他要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于是他吃掉了每一个刚刚诞生出来的自己的孩子。垄断者的危害就在于此(而不是什么价高质次的服务),“占统治地位的公司必须使自己的发明丧失一部分能力,以避免侵占核心产品已有的市场份额。”本书中提及的一个诉讼例子,非常有趣地描述出那种“克洛诺斯效应”。
1940年,一家名为电话乖乖的公司生产了一种电话消音器的设备。这个设备可以帮助通话者的对话无法被旁边的人无意或有意的听到。十年后,这个消音器售出了12.5万台——这不是什么大数字,但依然引起了AT&T的注意。AT&T曾经和政府缔结协议:任何非由电话公司提供的器械、设备、电路或装置都不允许以实体连接、电磁感应或其他方式与电话公司提供的设备相连。
这个协议今天听上去有些荒唐:比如你买一台电脑外接一个打印机还非得那个电脑公司同意?但在那个年代,这件事一点也不荒唐。FCC还专门召开了听证会来讨论此事。虽然电话乖乖公司赢了最终的诉讼,但AT&T也的确雪藏或努力扼杀了很多自家的创新发明,比如说磁带技术,比如FM无线电技术。这正如克洛诺斯一般。
但其实,在今天,依然有类似的事。苹果就是有点类似的公司。苹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谁都不会认为是“价高质次”的,正相反,它很让它的消费者满意。但它竭力使自己的系统封闭起来,和当年的AT&T如出一辙。比如说,它坚持认为越狱是不对的。抛开软件的编译和反编译不谈,越狱的苹果系统,的确让苹果的篱笆有了一个“洞”。
不过今天的垄断者不是去雪藏什么发明创新——在今天这个时代,没那么容易做到这一点。垄断者所采用的做法是:我也下场做,用自己所建立的篱笆让竞争者出局。苹果原来是搞系统层面的东西,但在最近的一次苹果大会上,苹果发布了不少应用层面的东西——比如说优惠券。在iOS6里,苹果也移除了谷歌地图,这在我看来,纯属竞争层面上的考量,不是什么优化用户体验的问题。
争论者会说:既然人都下场自己做了,那就意味着这项创新发明被延续了,没什么问题啊?但如果你看过《浪潮之巅》就明白,小公司所做的东西,比大公司做的东西,好上10%是没用的。垄断者真正的危害,是在这里。
本书的书名《总开关》,作者想表达的是信息世界里:1、有没有一个总的开关?2、如果有,谁在掌握?作者在苹果和谷歌的倾向性上是很明显的:谷歌代表着去除总开关的势力,苹果则反之。但如果你再结合一下大数据之类的概念的话,你会明白这一点:信息世界里的总开关是有的,至于是谁?谁掌握数据就是谁。—— 谷歌未必没有总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