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韩国W钱金教授带来了《蓝海战略》,在世界范围掀起了巨大的风暴。它创造哈佛商学院出版社有史以来的最高出版纪录,这连该书的作者本人都感到有些“出乎意料”。但实际上《蓝海战略》提出以创新作为战略思维的突破点的确赢得了绝大多数管理者的认同。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副总经理张渝娟在谈到《蓝海战略》时说道:“除了顶着哈佛教授作品的光环外,确实在战略思路上给了企业家及经理人清新的空气,从让人窒息的利润比刀锋还薄的红海之战中,可以静下来想想,是否还有新的机会来摆脱价格的竞争。”
但也有业内人士称,蓝海战略是一个企业理想的战略模式,它试图解决而未能真正有效解决问题,蓝海战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甚至还有人认为,蓝海的骨子里不仅有对于利润的渴望,同时还有对于竞争的惧怕,是一种软骨症的表现。
尽管褒贬不一,但书籍风靡依旧。“好肉”不能光让“外来狼”叼着,将蓝海战略的本地化的呼吁声越来越大,于是《开创蓝海》《中国企业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本土化实践》《分众的蓝海》等等一系列书应运而生。
这些书的编辑出版,将“蓝海”在中国推向了第二次高潮。通过详实和生动的本土案例,人们似乎觉得那个高高在上的理论其实也可以这样简单和有效的理解。当然,能不能消化和接受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国情不同,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也不同。
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供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催生了一系列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尽管人力成本较低,但产品差异化程度弱,竞争手段低劣,例如价格战,血战一片,害人害己。但如今,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从企业家们的关注程度来看,蓝海战略“红”了。看来,开创蓝海对于中国企业不是没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