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最早是由大前研一提出的,他提出这个概念是基于跨国公司之后的公司发展模式。跨国公司在跨国发展成功之后的模式就是全球化公司,直到今天,我们中国的企业对全球化还是一个奢望,大多数公司:像海尔能够在欧美国家站住脚就已经算是很成功了,因此全球化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是未来的理想。
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呢?全球政治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文化要保持多元化的态势、全球资源的争夺也矛盾重重。看看去年今春北非和阿拉伯地区的民变事故,就知道全球化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只不过是重复着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野蛮扩张本性,在文明和民主的掩护下、在对联合国的食言中轰然侵犯一个主权国家,这背后的巨大力量就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对资源的野心。
中国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基本要点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企业要成为全球化的公司,必须科学利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成功思想。企业要全球化,必须以服务当地(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包括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物质需求比较容易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对中国的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平心而论,中国的企业还不够“文化”多元化,中国的企业要能够把中华文化和当地国的文化紧密集合、甚至是不被排斥,还需要更多的改革开放思想和实践。两个基本点:一个就是坚持尊重当地人民的文化需求和人格独立;一个就是对求全球资源的优化使用。现在面临的紧迫形式是,政治干预经济的力度在加大,因为全球化争夺资源的思想,已经使得一些国家不惜动用国家工具保护自己的企业;另外一个全球资源的利用及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勒马索,发达国家不想失去自己的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还需要一些污染来加速发展经济,这样的矛盾导致全球化资源的分配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中国企业要成为全球化的公司必须遵循以上宗旨,牢牢的把握真诚服务当地国消费者的意识,以合理的利润和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公司模式做到为当地国消费者最优惠的服务质量。在承认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展开全球化资源的利用。如果不能够承认多元化、像麦当劳一样老子天下一个样,注定要失败。全球化不是文化输入的全球化、而是文化更加需要保持多元化的时代,文化的失去相当于生命的逝去。
全球化的定位容易形成合力,使得企业集中力量去开拓市场,从而形成能够和各种文化通融的服务理念和市场氛围;在文化的交融中,中华文化的精粹也将得到宣传和丰富,文化的交流和服务将胜过产品乃至品牌本身的宣传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