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危机的后果还没有见底,外部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国内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与结构失衡依然存在。这需要我们找准政策着力点,破除桎梏与瓶颈,化“危”为“机”。为此,对中国未来启动内需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创新,降低税收并减少由政府主导的投资
针对中国的现实国情,对数量庞大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可尝试对国有资产进行证券化、股份化,大幅度增加社会公众拥有各种真实财产的比例,以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从而大大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
藏富于民、留富于企是社会财富积累和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当前国家应加速财税改革,通过财政退税、返税、减税,大幅度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把钱留给民间,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轻国内企业与消费者的负担,推动中国经济模式及时向消费转型。
启动消费必须压缩政府在生产领域的投资。政府投资持有基础设施的多头,实际上是在做空消费行业。因为政府大规模投资,甚至实施赤字财政,实质上是让全体人民背上了更多的负债,从长远来看最终会压缩居民消费,压缩消费行业的投资,事实上这是削减内需。
(二)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物价水平
中国消费不足最主要的瓶颈是在民生领域,长期以来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的投入严重不足,由此造成公共服务价格畸高,质量下降。居民为了应对未来在医疗、教育和养老方面的不确定性,被迫增加储蓄,不敢增加消费。国内消费不足的问题,其实不是私人消费不足,而是公共消费不足,即政府没有在民生领域花该花的钱。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特别是要出台并落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这不仅可以偿还我们多年来在民生领域的欠账,而且伴随着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制度的逐步完善,可以减少百姓的后顾之忧,提高百姓消费的积极性。
实现政府开支的结构性调整,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重点从基建投资转向对民生的支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培育消费新热点,为民间提供更多更好、质优价廉的消费品。政府应使国内居民对未来的生活有稳定乐观的预期,否则,他们绝不会大规模地消费。
(三)创新金融体制,完善市场机制,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体制环境
我们的银行体制是集中化的体制,主要金融机构是国有控股的,这种体制的银行非常不利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我们应在金融体制上进行改革创新,打破国有银行对金融资源的垄断,给民间金融松绑,发展非国有金融和民间金融,利用民间的充裕资金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这将对实体经济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通过税收激励、创业资助、市场准入等制度为创业者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完善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而不要对微观主体及具体的产业行业进行直接的干预。因为企业的生生死死是很正常的现象,政府应该做的只是把市场制度建设好,而不是替企业家决定企业生死的问题。
政府应努力为创业者创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封锁,促进商品、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充分自由流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强化执行力度,依法惩治市场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大,要启动内需,必须提振农村消费市场,而要挖掘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因此,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进程;创新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的消费力;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民的消费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如道路、电力、通讯、水利、电视传播、自来水等),在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为农民的消费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以开拓农民的消费“金矿”。
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加速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创造方便农民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想方设法开辟农民增收的各种渠道。
(五)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在吸纳就业、创造产值方面作用巨大。我们可参照国际经验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局,专司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定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各单位各部门均有义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项目、网络、信息及研发服务,在全国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体制环境,夯实国力强盛的微观基础。
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金融扶持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助推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灵活、便利的金融服务;建立与完善风险资本市场与企业产权市场。中小企业可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和权益融资。
政府应推进中小企业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税负;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要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等,使中小企业获得强大的体制优势。
(六)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消费转型
服务业是中国的弱项,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促进中国内需扩张的一个重要领域。政府应该改变服务业的传统发展模式,补足服务业发展的短板;改善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我们在传统上偏重发展那些支持生产、流通和能出口的服务业,偏重对资本较密集、物质消耗较高的服务行业(如航空、互联网、移动通信、公路运输、高档旅馆业等)的投资,而对医疗、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旅游、餐饮、家政、艺术、音像、物业管理等领域投入不够。强化对这些领域的发展,既能够起到提升内需的作用,又能够起到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作用。
调整居民的消费结构,引导居民提高服务业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权重。当前,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是房地产消费,而房地产结构以及其价格的不合理,挤压了居民在其他领域的消费,影响了内需的增长。政府必须为中低收入者承担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责任,坚决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使居民把因房价高企被压抑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促进居民在其他领域的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