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而创立的。这既是企业建立的目的性又是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或团体”功能性的体现和发扬光大。创业者都是抱着一定的目的成立企业的,这看似是创业者为了什么目的而设立的,其实是创业者个人经历所造就的。换言之,每一个企业的成立都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从理论上,企业的创立是一个人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或者为了生产生活需要而结合自身条件,成立的可以实现更大利润获取和人生价值的社会组织。
企业做大之后,往往面临一个“管理选择”的问题。是继续老板一个人(创业者们)继续专制管理,还是授权更多的经理人团队管理?这是企业经营目的性选择的关键问题之一,选择的评定标准就是这个“选择”是不是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更多的效益?同时,选择之后目的能不是达到?这一切都必须在准确判读市场、企业实力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其中要防范的方面有:目标不切实际(包括抽象的目标和被扭曲的目标)、目标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目标容易被其他新生事物替代、目的不是近期而是远期目标,企业自身不能承担之重等等,这一切有待确定的事实就是企业管理中的“可能性”问题。这个“可能性”对企业管理造成了很多迷惑性的东西。
企业可能性的判读是企业面临众多问题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如何才能够正确区分问题的可能性实现的可能,关键一点还是对市场和自身情况的研读。比方:企业老板一个人不能够兼顾太多的日常管理工作,或者不能够很好的与基层管理者沟通,企业分层管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客观基础,这时候,老板如果继续一个人管理,可能就容易出现新的问题。再比方:市场上的产品已经到了饱和高峰期,即将进入衰退期,企业还继续大量生产同类产品,而没有及时更新换代,这就是对“可能性”的客观实际没有准确把握所犯的错误。由于“可能性”并不是必然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有的“可能性”对企业来讲,短期乃至永远不可能成为事实,只有抓住了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并认清规律性才有可能把企业判断的“可能性”目的变成事实。
之所以企业存在这么多的可能性,是因为企业作为一个事物本身及企业所处的市场存在着众多的对立面之间的“较量”,正是这众多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造成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众多不确定性。这个就需要认清企业发展的事实、行业现实、市场现实,并根据掌握的经营管理客观规律作出足够正确的决策,这就是企业的现实性。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能够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利用已经掌握的规律,估计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对最坏的可能性作出充分的估计,以便准备好足够的条件克服这些最坏的可能性,而使得业已存在的对企业有利的可能性,把它们变成企业的现实性,以便把企业的发展中遇到的挫折和可能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减少企业发展中被各种挫折延误的发展机遇。
总之,以充分的准备来应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最坏的情况,以便有更多的资本、人才、市场份额等企业储备资源来随时随地克服一切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困难,是企业促成有利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有朋友从欧美留学回来一再强调的就是:95%的企业倒闭都是因为资金链出了问题造成的。这也就是没有能够把企业的“目的性”和“可能性”很好结合成“现实性”酿成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