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 中国现阶段的广告,因为普遍是在品牌没有定位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使得传播没有一致性的主题,不能有效地积累起广告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在中国的彩电市场,你跟踪分析一个品牌几年来的推广,它诉求的内容是随时变换的,可能今年宣称销量领先,明年就大谈“科技感、现代感”,接下来,又是宣传服务到家……由于没有一个持续贯穿的主题,消费者不可能对品牌形成鲜明、独特的认识。相比之下,日本彩电的品牌推广要有序得多。例如松下画王彩电,多年来每次推出广告都是在围绕“画质好”的定位,并在这个定位上持续创新,几乎每两年就有一种创新技术去强化定位。
品牌没有定位就做广告,会永远随着市场竞争及环境的改变而调整和变化,这时广告一时一个主题,品牌一年一副面孔,每次都等于将品牌建设推倒重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众多品牌的广告操作,是在使企业的资源不断流失。在决定采纳哪个创意时,企业内部的“争论”成本也无比高昂,因为没有品牌定位这个标准。最后耗时耗力到一定程度时,往往是谁的官大谁说了算,或者是谁的辩论能力强谁说了算。几十年来宝马的广告换了不少,但宝马从不离开它的定位“超级驾驶机器”;沃尔沃也从不离开它的“安全”定位,品牌就是这样积累而成的。
没有定位的广告,可能只是为行业领导者做嫁衣。美国知名的Daniel Starch & Staff公司,曾在亚特兰大做过一次著名的调查,发现非领导品牌做电视广告非常冤枉,它们中25%的广告被认为是同行领导品牌所做的。想想康佳手机的推广,花巨资请来周润发大做宣传,结果被不少人误认为是诺基亚的广告,你觉得冤不冤?没有体现出独特定位的广告,往往表现的只是产品,而人们看见产品,第一个理所当然联想到的是印象最为深刻的领导品牌。在新的营销时期,定位决定整合传播。当品牌没有定位时,你无法判断哪一种推广方式适合自己,而贸然的广告,得意者并非总是自己。
当可口可乐在100多年前诞生时,它最初做的是“提神醒脑”的USP广告。随着可乐的普及,产品竞争同质化,太多的人说提神醒脑了,它就转向了“享受快乐时光”的品牌形象塑造。当它足够强大又面临着百事可乐的挑战时,它趁势将自己定位为“正宗的可乐”。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影响到消费者产生购买选择的,不再是产品的USP、品牌的形象,而是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建立品牌就是集中企业的所有力量去抢占心智资源。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都必须蕴含有一个定位。没有定位的品牌,必须调整自己的经营和推广,直至定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