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她和国家、民族、宗教、政党的产生有所不同:公司的产生是一种带有偶然性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本身就是一次商业行为,只不过行为的“交易物”或者用今天的话说是“商品”,是一种“愿望”或者是一种“以寻求写作”的产物而已。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合作方对对方有所求或者认为对方帮到自己能够使得自己得到更多好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公司是一种贸易或者说贸易是公司的属性(张海勤语)。
公司的力量从何处来?
存在的力量。存在就是力量,人类存在就有了差异,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这种差异就使得彼此之间的竞争成为必然。公司是一种协作的产物,为了能够满足个人的欲望,也可说是比他人生活质量好一些而不得不争取比他人拥有的多或者精神、物质文明更好的一种人类的天性使然。如果没有了这种竞争的意识,那人就不是人了或者说即将败落。
民族的力量。这个可以从宏观的方面来解释公司的另外一个现实的发展动因。记得十多年前,海尔的张瑞敏被问及过:“海尔已经称霸国内很多年了,你的工作动力是什么?”,张瑞敏讲:每次到国外去,听到留学生们讲:你看日本有索尼、三菱、丰田;韩国有三星、大宇、现代等等,而中国没有自己的世界品牌?还有国内的娃哈哈,宗庆后在娃哈哈危难之时,不惜煽动民族情绪,抵制达能;每当国内外政治有冲突,地址外国货成为一种情绪宣泄的工具。这就是民族力量给公司发展的动力。
科技力量。邓小平总结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成为我们改革开放牢牢把握的基准之一。科技之所以被称为第一生产力。在于科技是渗透企业骨髓,促进发展方方面面的一种血液。这种血液的血型不论是国内、国外、个人、集体的还是相互融合而成,都是企业发展变革性的巨大或者广泛推动力(张海勤语)。
文化的力量。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对注重本土化文化的培养。这是因为,公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或者先行者。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明,他是这个地区的人的属性之一。俗话说,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这就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继承的力量,同时也是生活在这一区域的行为准则。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流行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不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而是封闭几千年之后,寻求进步的动力。从商业上来讲:最近广泛报道的肯德基油条本地化,这是油条外交。油条是国内北方人挚爱的食品,提供有条给消费者,能够的到“被认同”的文化许可。从而促进肯德基油条生意能够在中国发展下去,这是一种公司发展的策略:把油条文化给予消费者,赢得在当地继续发展的新动力。
政治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说成是法律的力量。因为法律的限制直接给予了企业游戏的规则,有的产权的合法性,个人的力量才得以体现。政治可以说成是对企业属性的限定。政治与企业的关系可以很亲密,也可以完全无关,但是政治的力量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潜在力量或者潜在对手。政策的给予,能让企业飞起来,也能让企业窒息死亡。这就是政治对企业的力量。
自由的力量。除了政治的力量之外,企业的人性化特点是公司在发展历史上多次争取的力量就是自由。自由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产生力量。有了活力,人的潜能得到发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管理界,一直有不“管”也是管理办法、管好自己才是最高境界的管理等说法,这其实就是对“自由”的力量的认同,这种“自由”实则的传承人的基本属性之一:竞争。
全球化力量。当下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地球村等新特点的世界。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组织,服务全人类已经不是一句空话。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被这个社会满足,公司从最初的两个人协作为了尽可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已经变成了服务更多人的组织。更有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把奉献社会演绎成了商业的最高经济——慈善事业。这一种扩张力的结果,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是这是社会的规律,这种力量来自于不断扩张的终结。
力量被竞争的时代所推崇。公司作为一个有3000多年历史的社会组织,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分工形式,这种形式和阶级一样随着不平等的消灭而灭亡。公司的使命还在继续,家族企业传承的故事还在继续,这种个人和集体的矛盾还在演变中,随着更多的人去服务社会,公司渐渐的成为人类社会的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