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到一本非常好的书,那就是独立经济学者秋风所著的《政府的本分-基于民众权利的中国政治与中国经济》。“政府的本分”是其主标题,可是附标题更为重要,那就是“基于民众权利的中国政治与中国经济”,本书的重点就在于“民众权利”四字。秋风是一位有着扎实的跨学科知识基础的独立学者,对经济、政治、哲学和法律均有涉猎。这使得他能够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视野和更加理性的高度来看待和反思时下的中国经济与发展,对于在经济增长的狂欢中迷失的人们来说,这不啻于一剂清醒剂。在书中,秋风主要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企业家原罪、土地房屋、福利、人口和主流经济学这六大方面进行了反思,其中一些独特的观点和看法令人受益匪浅。
首先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秋风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即我们究竟要成为一个“大国”还是“好国”?我们的经济究竟为谁而增长?所有的地方政府首脑似乎都成了经济专家,一切的工作都为经济增长而让路或铺垫?在这里,秋风为我们还原了“经济”二字的真正本意,那就是在古典学者的口中所说的“经济”是指管理家庭事务,其中包括经营性活动。而在现代经济学的范畴里,“经济”则带有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在这里,我们不禁思索,当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个人的收入增长远远不同步的时候,这样的经济增长是值得鼓励的吗?毕竟,国家是为了人而运作,不是人为了国家而活着。
在对中国土地房屋制度上,“双垄断”是秋风的重要观点。即城市垄断了土地供应(通过征地、强拆让农民丧失了大部分的权利和利益)、开发商垄断了房屋供应(居民不得不购买高房价的商品房)。在这种双垄断的模式之下,政府和开发商都到了利益最大化,而老百姓则丧失了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当然秋风也提出了理想化的模式,那就是允许农民和居民自建房屋。在更加深入的分析之后,本书提出了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用途”的思索,当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进行征地和拆迁,大兴城市化之道的时候,由谁并如何来界定所谓的“公共利益”呢?
对于中国目前的福利保障,秋风认为现行的制度是一种逆向的调节。越是身居高位、收入越高的人群反而享受了更好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而越是在穷困的农村、越是远离权力的人群则接受了更加不好的待遇和保障。而政府的理由恰恰是财力有限,因为只能先帮助那些城里待遇更好的人,这岂不完全是颠倒的制度?“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财政究竟先帮谁?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收到财力约束的财政,更应当是一种救命财政,是一种‘按需分配’的财政。”
最后,秋风对主流经济学提出了深深的反思,提出我们需要的是基于平等权利的经济学,而不是仅仅在很多约束条件之下研究市场的经济学。这些约束条件就是官员寻租、权力腐败等等不公正现在,倘若以这些约束条件为假设前提,似乎我们所得出的诸如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先加快市场经济建设在逐步进行法制、民主和制度的建设等结论都是最优选择。可是如果你基于民众的权利、基于道德、民主、自由和法制的广阔视野进行审慎分析的话,这只能是次优选择。套用书中一位网友的观点,无限多个次优选择的效率(假设最优选择效率为1,那么次优选择是小于1)的相乘效应将会趋近于零。因此在当下,我们不仅仅需要单纯的现代经济学,我们更需要构建在民众权利和自由公平之上的政治经济学。
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经济增长狂热病带给我们的最终结果将不会是更加富足的生活和精神乐园,只会是更多的腐败、贫富差距和体制改革成本。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经济增长的盛宴中清醒一点、理性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