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冯骥才“知识产权被网络剥夺论”让网友不屑一顾

书评人:刘建军 2010-03-06 17:36 赞[0] 收藏

据《齐鲁晚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谈到网络侵权问题时表示:网络随便散播作家的作品,完全剥夺了个人知识产权。”、“网络侵权造成的最大恶果是,伤害了作家的创作积极性。”、“长期这样下去,作家也就没有劲头写小说了。”痛恨云云。针对冯先生的痛恨声音,很多网友显得不屑一顾。

网易陕西西安网友 ip117.22.*.*:别把自己当个人物!!网易辽宁沈阳网友 ip123.191.*.*我还真没看过你的作品。网易北京网友 ip123.120.*.*:网络本来就是免费传播文化的平台,电子阅读时代已经来临,你这样的头脑根本就不适合在这个时代生存,回到文革时代也许你还能混口饭吃。网易湖北十堰网友 ip119.101.*.*文人淡漠名利是天性 可惜了。。。。。。

笔者认为从作家的立场角度来看,作家创作作品是要付出辛苦劳动的,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取劳动报酬,不仅是应该鼓励的,而且也是天经地义的。作为国家监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著作人的知识产权,也是义不容辞的。但反过来从网民的角度看,网民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公共平台来看,网络把一些公共知识放到网上供公众阅读、浏览学习,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的问题是缺乏一个规范的第三方托管,才造成了现在的知识产权保护乏力,让著作人感到委屈和无奈。假如真像冯先生说的那样,进谷歌网上就有他的200多部作品,再加上其他网上的转载,冯先生的损失绝对也不是个小数目,作家表示痛恨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说到网友的不屑一顾,网友似乎也是有道理。网友上网浏览作品,显然比买书看更方便,如果看什么都收费,显然也不利于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一方面要求作家面对网络强大的传播功能,要表示一定的理解,也要表现出一种对公共网友的宽容和体谅,另一方面也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切实选找到一种既利于作家利益,又利于网友阅读的公正合理的方式和平台,满足双方甚至多方意愿,以实现作家、互联网和读者之间的多赢和双赢。

 

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

作者:张新宝 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田景卫
  • 个人名片 刘建军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