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来了
随浪潮而动
随浪潮而动
当全世界在为中国的“世界工厂”感到震惊、兴奋甚至担忧并充满敌意时,他们忽略了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实现的双轨策略。
未来学家托夫勒用“浪潮”来比拟人类文明的发展,他认为人类文明的第一次浪潮是农业文明,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第三次浪潮则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
托夫勒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中国颠覆了过去穷国发展经济的模式。过去的概念是,穷国要发展经济,就要先建立有便宜劳工的工厂,让工业革命重新发生一次,即按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依序而行。
而中国的做法是,先成立工厂,把美国、墨西哥等地的劳动工作转移到中国,让中国数百万人投入到第二浪潮的发展中,即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但并不等工业时代发展成熟,中国又同时发展第三波浪潮,即高科技或信息技术拉动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同时发展工业与高新科技产业两个模式,即是中国的双轨策略。
1983年10月,在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后的第5年,北京召开了一次政治领导人会议,呼吁中国研究托夫勒提出的第三次浪潮的概念。
1987年,从美国国家标准局访问归来的刘积仁博士,正赶上中国掀起一股追赶第三次浪潮的热潮。那时的中国,许多大学与研究机构都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开发的重要性,每年政府都会投入千亿元人民币来支持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刘积仁回国后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两个项目,很快获得了资金支持,使他有能力建立起简陋的研究室,架设软件研究与应用的桥梁。
不过,那时,软件在中国是没有价值的。刘积仁的事业看起来就像在沙漠里种树,让人看不到太多希望。
幸运的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制造业开始向中国涌动。1988年10月,为了把日本阿尔派公司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会长沓泽虔太郎来到东北,奔跑于各个城市,考察该把工厂建在哪里。由此,他结识了刘积仁。
刘积仁将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卖给了阿尔派,幸运地踏上了国际合作的征程。17年来,阿尔派一直与东软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合作。随后,东芝、索尼、日立、松下、NEC等日本大企业都成为东软的重要合作伙伴。
从这个角度说,东软应该感谢发生在中国的第一次产业转移浪潮一一制造业。
东软将国际业务获得的利润,迅速投入到中国还没有全面启动和成熟的IT市场。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一个普遍的成功法则。
时间的指针指向了21世纪,当全球热议中国制造、中国的农民工问题时,信息革命却已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农民工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家人聊天,海尔的蓝领工人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查出自己当天的收入……
中国应用手机、电脑、互联网以及其他IT技术产品的速度,让整个西方世界都感到震惊!
由于第三次浪潮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以信息技术、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能力,跨国公司纷纷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使得信息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成为重要趋势。
此时,东软在国内IT市场的投入终于开始有了回报,公司拥有的8 000家大客户赢来了跨国公司的青睐,他们纷纷与东软结盟。
中国的双轨策略,使它迎来了全球另外一次产业转移的浪潮一一信息服务业。而东软这艘中国软件业的大船,就在这个浪尖上,被凸显出来。
当这种浪潮越来越明显时,那些曾经嘲笑东软软件外包模式“没有前途。的软件企业,反而急火火地想在这次产业转移大潮中占得一席之地,曾经嘲笑印度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向印度取经.而各种外包也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