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封北麟,男,1977年7月生,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等。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项目研究,在《财经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改革》等专业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时至今日,有关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并未得出公允的结论。中央银行是否应当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政策反应,各国政府官员与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在梳理现有的主要研究文献基础上,对美国和日本货币当局治理资产价格泡沫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中国的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经验关系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分析了中国资产价格的信息功能及其在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扮演的角色。最后,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的经济绩效,回答了货币当局是否应当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以及作出何种程度的反应这一核心问题。
全书结构和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章对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给予介绍,综述了这一领域内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成果,明确了本书的主要研究视角与方法。
第二章回顾了美国1929年经济大危机前后和2000~2003年的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以及日本1987~1990年的资产价格泡沫和货币政策反应,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的政策效果,归纳出一些重要的结论。最后落脚于中国的资产价格(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汇率)与货币政策实践,研究结论认为,资产价格已经在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货币政策不可轻视的角色。
第三章运用VAR和GMM模型,经验估计了我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CI,检验了我国资产价格的信息功能,计量结果表明:FCI指数对CPI通货膨胀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在此基础上,本章将FCI指数作为目标和信息变量纳入泰勒规则,对我国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FCI指数与短期利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成为货币政策的短期指示器;但是利率调节对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和金融形势的变化均反应不足,利率政策属于不稳定的货币政策。
第四章运用伯南克和格特勒(2000)以及乌利格(1999)的基本方法,通过构造封闭条件下的非线性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克服了第三章计量模型缺乏理论基础的缺陷,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下,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对资产价格作出反应以及作出何种程度的反应。研究结论认为,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偏好:如果货币当局采用严格的通货膨胀定标制,即仅仅关注通货膨胀率的变化,那么货币当局就不应当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如果货币当局不仅关注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且关注产出缺口的变化,那么货币当局就应当对资产价格的变化作出反应。其次,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的程度取决于货币当局损失函数中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赋予的权重,如果货币当局更为关注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则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程度就应相对较小;如果货币当局更为关注产出缺口的变化,则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程度可相对较大;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政府的损失程度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