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换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都要面临的难题,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当然要受到宏观经济走势、国家政策和制度因素、非农产业及城镇可能提供的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微观层面看,在我国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有动力也有需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转移。
作为一个“经济人”,农村劳动力在作出转移的行为决策时,必须直面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现实,根据成本(风险)-收益比较后的结果作出决策。只要预期收益不为负,那么农村劳动力就有可能实施转移的行为,以实现其个人效用最大化。
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从微观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三重”约束:金融资源(经济实力)、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约束。因此,要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必须突破这“三重”约束,其途径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支持,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积累,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网络平台。
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回流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回流,保持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实现农村劳动力真正彻底的转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问题。要通过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增强城市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心理预期,激励农村劳动力实施转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