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话剧不祥的阴影,大体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人们难以相信新时期开始时的话剧盛况,竟然落入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窘境。“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几乎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话剧进入到被人视为“苦难的岁月”。剧作家以他们各自不同的选择,向社会、时代、话剧自身寻找答案,回应着对话剧命运的叩问。《哥仨和媳妇们》正是在这场严酷的考验中跃上舞台,演出的盛况虽然已成历史,但它的影响却留驻在演剧界。重读这部近二十年前的剧作,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看到的不是生活的表层,而是生活的本质,那就是生育观念的变化,是计划生育的根本,剧作家是带着满腔热情来刻画育龄妇女的生育心态。这是代路的成名作。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上百个剧团移植上演,就其根本,是剧作家在这类题材中,融入了人口文化思绪。
戏剧存不存在边缘化问题,我不具备这方面的调查,但是在若干年前华文戏剧台北研讨会上,边缘化的主张是存在的,有人视大陆戏剧为主流戏剧,意思是这种戏剧是受命于某种外力的驾驭,剧作家缺少创作自由度。并且劝告剧作家还是少一点使命为好,“太过于厚重的使命,反被使命所累”……处于这样的舆论漩涡,剧作家停笔思索,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话剧需要回归它自身的艺术品格,是新时期话剧生存、发展的必然。代路的剧作《飞吧!海燕》(1984年)、《回声》(1987年)、《陈小虎》(1992年)相继同观众见面,这是一组青少年戏剧。我没有条件把这些戏放在当时的戏剧思潮中来辨析,但是有一点是明显的,那就是代路以一个剧作家的社会良知,面对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进行着他力所能及的戏剧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