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30年》背后的故事编写小组 200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亦即实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30年的重要年份。为了铭记这一伟大历程,认真总结对外开放30年取得的丰富经验,商务部规划并安排商务部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组织编写出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图书,《中国对外经济合作30年》就是其中的一册。30年来,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事业在推动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空间、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外交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国商务工作的决策支持单位和研究咨询机构,研究院的科研人员见证了这30年的光辉事业,也为此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研究院资深研究人员的鼓励和教导下,研究院的青年研究人员大胆受命,承担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30年》的编写工作。青年同志们深感责任重大,勤勉奋斗、深入专研、认真撰写,以期用高效优质的工作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与重托。反复推敲,精心谋篇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30年》一书涵盖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援助和接受援助等五项业务。而这五项业务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如何理清其中关系并描述清楚这种结构特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青年同志们集思广益,提出了两种书稿组织模式,在经过多次讨论后,确定了最终的内容组织模式。即采取“总-分”结构,以总论统领全书,确定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内涵、特点,回顾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接下来,为了详细描述各种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发展历程,按照业务形式独立成篇,分别探讨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援助和接受援助业务的发展历程、法规政策的演变过程、发展成效以及发展经验和展望。广种薄收,去伪存真 由于对外经济合作尚未形成一门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学科,人们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相关的研究散见于各种渠道。为了能够尽量详实、准确地反映这30年的发展历程,编写人员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这些材料既包括历年的外经贸和商务年鉴、政策法律汇编,也包括各年的《国际经济合作》杂志,还参考了多本教材和相关论著。“接受援助”的部分更是向商务部国际司直接约稿,以更为准确反映客观实际。 为了使书稿具有更强的可读性,给读者带来更为直观的阅读感受,本书的编写中不仅要求语言生动,尽量避免过于晦涩拖沓的语句,而且强调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采取了图片、表格、专栏等多种形式。为了保证图片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编写人员直接制作了许多数据图表,有的同志还多次赴北京市商务局等商务主管部门,搜集企业珍贵的原始图片资料。 为了保证书稿的权威性,准确的数字和表述方式非常重要。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仔细核对各种渠道的数据,尽可能收集齐全,并尽量避免数据错误。在核对数据的出处时,统一要求以相关主管部门的权威发布为准,力求数据的一致性。百转千回,字斟句酌 书稿在9月底基本成型以后,编写人员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激励自己,并没有松气,他们深知,不到最后付印,就始终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尽管有写作之前的反复讨论,也早已确定了写作提纲,但编写人员仍广泛吸收了领导和专家们的意见。特别是在廖建成院长和邢厚媛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编写人员对书稿进行了多达80余次的修改。在打印稿出来后,又在商务出版社李彩娟编辑的辛勤工作和认真审核下进一步减少了错误的发生。应该说,这本书的出版,既是年轻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 200多个日日夜夜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看到散发着墨香的文字,编写人员们心情难以平静。尽管他们深知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一本仅30万字的专业书籍不可能完全展示30年来坚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全貌,但他们一直把院领导的殷切嘱托和指导老师的严格要求放在心中,以“修史”态度对待笔下的每一个字,薄薄的书册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战斗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第一线的同志们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