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

作者:(加)卜正民,(加)施恩德 编,陈城 等译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个人简介
卜正民(Timothy Brook),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有著作14种,其中已译为中文出版的有《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和《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
  施恩德(Andre Schmid),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韩国史教授。著有《帝国之间的朝鲜,1895-1919》(Korea between Empires, 1895–1919)。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民族国家主导了各种政体和民族的组织方式和身份认同,其权威性和力量非其他的观念可比,与其他时代也很不相同。一个没有民族国家概念的世界,或者不是以民族国家为区分单位的地球是很难想像的。民族国家成功地证明了它组织世界的能力,将社会团体限制在其疆域内,屏蔽了所有可能质疑事物当前状态的观念。
随着全球化的爆炸性发展,民族国家似乎正面临衰退的命运。但《民族的构建》的作者们发现,这种“民族国家衰退论”更多代表着西方人的想法,而不是亚洲人的。对亚洲人而言,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国家的边界已经从很多方面被渗透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外国政府的殖民统治,传教士的宗教劝导,在国外关税法则管理下的大规模贸易和对外国文化的追捧。这些力量既渗透了也勾画着国家边界线,它所形成的疆域正是民族身份认同所依据的地理空间。
  亚洲民族的现代史与全球化或者说帝国主义的历史是分不开的,而且这还远未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东西方关系是亚洲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出现的唯一动因。民族大业的兴起,往往与亚洲内部的张力相关,而不是因为亚洲与西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体系也许推动了争取现代民族身份认同的斗争,但并没有设定这些斗争的结果。
  • 郑伟强 2008-10-20
    现代民族主义主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建立的内部的同质性和对外部的差异性。一个共同的记忆(尤其是抵抗外族、与他人不同的那些历史记忆)最有利于实现这一点:它可以使我们在此基础上紧密团结,而又保持着与外部的相对独立。说到底,身份的重构需要一个重新组织过的不同记忆。根据现代族群边界理论,特定的文化因素可以作为族群边界的标志而得到有意识的强化例如泡菜本来平淡无奇,但一旦被视… [阅读全文]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