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图书详细信息 推荐图书 | 最新书评
李嘉诚传记全三册

作者:李阳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2月
个人简介
李阳,出身书香世家,少年时颇具经济头脑,十四岁时赚取人生*桶金,求学时致力于经济学研究。曾担任多家公司的金融顾问,对企业重组、个人理财、项目融资等业务多有研究。他将自己的心得和观点著述成书,广受好评。已出版《李嘉诚谈商录》。【免费在线读】*节家族迁徙:从焦作到潮州潮州,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因濒临南海,经常有潮水往复,所以取名潮州。这里文明昌盛,多产名士,自古便是孕育灵秀之地,被誉为海滨邹鲁。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从汉武帝元鼎六年成立古揭阳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潮州的文明开化,应该是始自唐朝。唐朝文学家韩愈曾因为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使。当时潮州还属于蛮荒之地,韩愈的到来为此地带来文明的种子。经过韩愈的治理,潮州文化逐渐发展起来,为以后的文明发展打下了基础。清朝时期的两广总督吴兴祚在参观韩愈祠时,曾为之题诗: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明、清两朝以来,潮州人才辈出,各界名人不断涌现,直到现在,潮州仍是文化荟萃之地。这里,就是商界奇人李嘉诚的故乡。在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有一座非常普通的住宅,门宅不大,装修也比较一般,不过古色古香,十分静谧。李嘉诚就出生在这座古宅里,到现在李嘉诚都可以非常清楚地记起自己少年时住过的小院,以及院落外的大街小巷。虽然这些在今日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李嘉诚的心中,它们是那样的清晰,清晰到他记得自己曾经上学路过那些羊肠小道的心情,他也想得起少年时的自己每天归家时,那种可以学习的幸福感。每次站到曾经住过的小院前面,李嘉诚都万分感慨。这是祖父和前辈们留下的小屋,也是记录了他美好少年时光的地方,这对于他来说,早就不单单是一间房子那么简单了,它更是他年少时,为数不多的温暖所在,是他也曾像别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有父母疼爱的证明。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在了他的记忆中,不会被岁月抹去,无法割舍。不过据资料考证,李嘉诚的祖先应是来自河南焦作。据李氏族谱记载,潮州李氏的一世祖名叫李怀功,字明山,本来是中原人士,后来迁居福建莆田,又迁居广东潮州。关于迁居福建莆田这一点,李嘉诚本人在会见福建省领导时曾亲口提到:我们祖先有几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过,我可以说是半个福建人。在迁居莆田之前,李明山到底居住在中原什么地方,之前并没有定论,后来在河南焦作发现的一块石碑,算是提供了一份比较可靠的证据。2007年7月,河南焦作市博爱县孝敬镇唐村发现了一块石碑。该石碑为墓碑,墓主人名叫李自奇,碑文所刻为:皇明庠生李公讳自奇,字之奇,行五,配陈氏,生于明万历八年,卒于康熙六年,为大清康熙二十八年所立,子李允、李牟、李参。在其后的碑文中,还注明李牟的儿子名叫李怀功,字明山,孙子名叫李朝客。后面的碑文说李朝客迁往福建莆田,后居潮州府。这一点似乎与前面说的一世祖李明山为迁居始祖有些矛盾,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李氏族谱的记载综合来看。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明山之父李牟,字沐,婚配汤氏,生子怀功,字明山,庠生。牟文武双修,明崇祯七年随父李自奇往陕西山西传拳,被诱入闯贼营为将。明崇祯十七年,遭闯贼误杀,子怀功依牟堂兄李仲浙江俊府武堂习拳成师,徙往福建传拳为生,徙莆田又迁潮州府。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当时从河南迁往福建的应是李明山和李朝客父子俩,至少当时李朝客是已经出生了的。而且根据这两条线索,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当时李氏家族迁移的图景。李牟本是一名秀才,不过也习武,文武双全,崇祯七年跟随父亲李自奇前往陕西、山西等地教习拳艺。后来被骗到闯王李自成的军营中,成为一名将领。崇祯十七年,被李自成误杀。之后儿子李明山跟随自己的堂伯父李俊学习拳艺,成为一名拳师,带着儿子李朝客及其他家人迁往福建莆田,以教习拳艺为生。后来因为战乱,又从莆田迁往潮州府。综合以上信息,李自奇虽然前往陕西和山西教拳,但死后葬在河南焦作,古人注重落叶归根,应是祖居焦作无疑。到李明山这一代,才从焦作迁往莆田,后又至潮州,成为潮州李氏的一世祖。而李嘉诚是潮州李氏的第十世,李氏家族在潮州正好繁衍了十代。第二节先祖*万的辉煌仕途自李明山之后,当地的史籍上几乎再无李家子孙的身影,一直到李家第七代孙*万主事的时候,李家才再度发展起来。*万,这位李嘉诚的先辈,自幼天资聪慧,是海阳县的名人,写的一手好字,在两次乡试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这之后,*万更是平步青云,一度成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但是没多久,*万就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同流合污,以生病为由向慈禧辞去了一切职务,回乡养老。*万是李明山的第七代传人。他的成功可以说是李氏家族诗礼传家优良祖训的*好体现,在历经了七代人的艰苦努力后,才释放出如此闪耀的光芒。在高中进士之前,*万就曾两次在乡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他能写一手好字的本领更是被众人所知。每年过节,都会有人上门求取*万亲手写的对联。乡亲们夸赞*万的书法颇有古人苏轼之风。举人在当时相对普遍,但是进士就不一样了。那时候,进士和一般的举人和秀才是不同的,和那些在普通大考中取得名次成为官员的学子也不一样。*万的进士是皇帝亲自题名,从数以万计的优秀考生中选出来的。无论放到哪里,这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因此,当*万成为京官的消息传出后,整个潮州都沸腾了。*万瞬间成为乡亲们的骄傲,他们纷纷以和他是同乡为荣。潮州城里张灯结彩,鞭炮声、喝彩声响彻这座古城,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天,才慢慢停息下来。*万将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再次提醒自己,要将为人民谋取福利作为自己的*使命,立志做一个好官。进京后,*万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敢有一分懈怠。他每天早上早早起床读书,尽心尽力地对待手中的所有任务,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上天永远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万也不例外,经过努力,他的仕途路走得越来越好,可谓扶摇直上。和*万同时入朝为官的人很多,一起升迁的也不少,这其中很多人在升官后,就失去了原来的拼劲儿,但是*万没有,他一点儿都不满足自己目前的状况。那时候,慈禧刚刚开始执掌朝政,自然想要笼络人心。没多久,慈禧宣布,将在紫禁城举行一场大考,地点就选在文华殿,并且派下圣旨,凡中考者均可连升三级。很明显,这次考试是为了让大臣们一展才华,给有真才实学的官员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万早就立志要出人头地,他不愿意像一般的官员那样,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他想将自己的才华用在该用的地方,造福百姓。对*万来说,遇上这一次的大考,实属幸事,决不能让机会从手中溜走。经过数年的官场生活,原本就品学兼优的*万,变得更加出色。他对这次考试非常有信心,暗暗立志,要用自己出类拔萃的文笔,在这次大考上取得名次。结果就像预料的一样,*万以出色的文笔和饱含深意的文章,摘下了文华殿上的桂冠。*万在成为让所有京官羡慕的文官拔贡之后,依然没有止步的想法,他更认真地对待政务,没多久就赢得了慈禧的欣赏,成为平辈中*耀眼的明珠之一。但是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没过几年就结束了。*万因为一件事情,间接得罪了慈禧,将自己的大好前程尽毁。在那之后,再也没有得到慈禧的重视。刚刚坐冷板凳那几年,*万仍然十分想得到慈禧重用,希望可以为国家社稷、天下黎民做点儿事情。但是他不愿意像那些乐于阿谀奉承的官员一样,不愿意以一种巴结讨好的方式去争取前程,因此只能干等。没过多久,*万发现自己的官邸已经被人监控起来,从里到外,处处都是可疑的人。他开始思考这些人的来历,当时*万的官位甚高,能这么做的人不多,所有的证据都在指向一个人,就是慈禧太后。*万回想了一下慈禧近几年的行事作风,顿时觉得非常心凉。其实,慈禧从亲政以来,一直都在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凡是违逆她意思的官员,不是贬官,就是押送菜市口斩首。这里面有很多位高权重的人物,*万只是其中之一。清同治四年的夏天,*万被派往河南进行巡视。那时候,一场百年难见的大旱正在席卷着整个中原大地。*万在去河南的路上才发现,原本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竟然成了一片荒野,到处都是枯黄的野草,没有半点儿生机。*万的祖籍就是河南,他万万想不到自己曾经盼望的美丽家乡,竟然成了一片荒芜。看着面黄肌瘦的灾民们,每天只能以枯草、树根充饥,*万不禁潸然泪下。然而,让他气愤的是,当他快马加鞭地赶到地方官府时,却看见当地的那些官员不但没有受饿,反而大鱼大肉、花天酒地,丝毫不懂体恤民情。眼前的鲜明对比,让*万彻底愤怒了,当场罢免了几个在他职权范围内可以处置的官员。但是他毕竟不是当地的官员,不方便干涉太多。只能将这些都记在心里,准备等到回京后再向慈禧太后禀报。回京后,*万立即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述说河南境内的大批朝官贪赃枉法、罔顾人伦。为了保证河南不被天灾涂炭,他谏言慈禧对此事明察,严办这些人。无数官员都涉及其中,被要求罢免的河南高官更是人数众多。*万将自己的愤怒全部表现在文章中,言辞激烈地批判了那些官员。那时候,*万还不知道他指责的这些人中,很多都是慈禧眼中的自己人。尤其是他重点说的那几位河南高官,多年来更是和朝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会在每年慈禧太后寿辰时,送上大量的金银珠宝。慈禧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些深受她爱护的臣子,和*万文章中狼子野心的恶人联系到一起,当然,慈禧本人也不允许*万将他们联系到一起。*万的文章引起了慈禧的反感,认为他言辞过于激烈,夸大了事实的真相。按照慈禧当时的处事态度,必定会重罚写这份奏折的人,甚至将其降职。但是*万毕竟是两年前在紫禁城文华殿内摘得桂冠的举世才子,慈禧当时也确实欣赏他的文采,这才只是退回了奏折,没有降罪于他。这件事是*万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以后,慈禧再也没有对他予以重用。*万回想近几年的事情,每天除了上朝外,再也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他并非不学无术的人,不可能将每天大把的时间都用在研究官场六部九卿上面。再加上官场内部高层官员之间的尔虞我诈、步步惊心都让他感到疲惫。他十年如一日的苦学,为的是报效国家,服务百姓,而不是为了混迹尔虞我诈的官场。从小养成的品质更加让他无法适应官场中的险恶。这个恶浊的大环境根本不适合他。再加上此次巡视河南,更让他感觉到高处不胜寒。*万觉得自己若是再继续留京为官,非但不能为大清朝政和众多黎民百姓做贡献,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泥沼,甚至送命。光绪五年秋,*万以生病为名向慈禧递上了一道条陈,恳请慈禧允他返乡养老。慈禧心中虽然仍记恨*万,但也是惜才之人,也知道*万拥有真才实学,所以在接到他的请辞后并没有立即同意,而是派人前去劝说,希望他可以留下来,继续效命朝廷。但那时候的*万已经厌倦了官场,去意已决,自然不愿继续留下。同年冬天,李万鹏返回了自己的故乡。返乡后,他并没有继续住在海阳县,而是去了离海阳县不远的潮州。选择在那里繁衍后代,李嘉诚就是在潮州出生的。李万鹏可以说是李氏家族中*辉煌的一段,他将李氏家族的优良祖训完美地表现了出来。之后的几个李家子孙都平凡无奇,这一直持续到了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那一代。书名李嘉诚传记全三册ISBN9787551135979作者李阳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2-01印刷时间2018-02-01版次1开本16开纸张轻型纸包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是返回顶部登录注册
内容简介
《逆境与抉择》是《李嘉诚传》的*部。李嘉诚原籍广东潮汕,少年时为躲避战火举家迁至香港。随后其父染病辞世,年幼的李嘉诚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他当过茶楼的跑堂、钟表店的小伙计、五金厂的推销员。身处逆境他依然勤奋向上、好学不倦。当机遇来临,他果断下海创业,做出人生重要的抉择——创办长江塑胶厂,靠着不凡的眼光和良好的信誉,成为“塑胶花大王”。《通达与从容》《李嘉诚传》的第二部。事业初成的李嘉诚已经拥有了享受安逸生活的资本,但他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为自己的事业设立新的目标。“长江不择细流”,他收购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在全球扩张货运码头,投资内地房地产,构建零售帝国,进军通讯行业……李嘉诚用非凡的领袖智慧从容地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用自己的管理哲学经营庞大的商业王国。《初心与未来》是《李嘉诚传》的第三部。纵观李嘉诚一生,不仅仅有纵横商海的几十年,也有投身慈善、贡献社会的几十年。早年间,李嘉诚刚刚成为富豪,他就认识到,财富的价值不在于个人享受,而在于贡献社会。几十年来,李嘉诚在慈善、医疗、教育等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不忘初心,李嘉诚对社会的贡献将在未来继续影响这个世界。
发表书评
本书标签
为此书添加标签:(多个标签用空格分隔)
图书购买信息
请对此书作出评价
请您登录后为此书评分



目前还没有人对此书评分
新书快递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